教育局监管 | 一对一贴心疏导 | 军事化管理模式
多年专注青少年叛逆、网瘾等问题解决方案
这个女孩已经在这里躺平半个月了!
今天路过走过去想和她说一下,但是只是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看见她床铺下面有个大皮箱应该是离家出走找工作没找到或者是赌气不回去了吧,听周围人说,“都半个月了,这几天我们有时候会给她带点饭,小姑娘一个人在这里挺不容易的!”
前几天,身边一位妈妈,在群里大吐苦水:
儿子今年刚满13岁,以前成绩排在全班前十,经常被人夸耀。
但最近,不仅学校的作业不按时完成,连对待长辈的态度也很不友好。
多说几句,就顶嘴;
批评他,他当众摔门而去。
有一次周末还闹“绝食”,连续两天不吃不喝,耍脾气。
说是以前乖巧听话的孩子,不知怎么一到青春期就突然变了。
变得叛逆任性不说,还说不得,骂不得,陪伴他就像陪伴老虎一样得小心翼翼。
有人说:
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
在这个敏感又特殊的年龄,孩子异常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01
每个“问题”孩子
根源在12岁前父母的抚养
想起最近江苏一位14岁女孩的经历。
没有任何前兆,她突然留下一封遗书离家出走。
遗书中,写满了她的的迷茫、痛苦和绝望:
我想了好久好久,最后做出这个决定。
我清楚,我现在说再多也没用,你们的想法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很不一样。
15年,我已经活了15年,这15年我怎么度过的,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是怎么度过的。
可是细细看来,会发现女孩之所以离家出走,跟爸爸一直以来的教育有关——
“爸爸,在我印象里是一个只顾上班的感觉,说实话,随着时间的消磨,对您的印象越来越模糊……”
从被民警找到的女孩证词中也反映出:爸爸平时工作忙,对她的管教比较疏忽,有时候语气不太好,方式简单粗暴。
不是她想放弃自己,用死来逃避。
而是家里根本没有让她感到一丝温暖,让她认为活下去有意义。
许多心理学家在谈及家庭教育时,都一致认为:
孩子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父母教育时的心态、语言和做法。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往往凸显的是父母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就是父母越正统,从事的工作越体面,养出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越容易叛逆。
因为在这种家庭里,父母取得的人生成就不错,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立许多规矩,让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路线走。
但是,如果父母管理孩子过于严格,孩子想要挑战禁区的欲望就越强。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禁果效应”。
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叛逆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家教严,比较正统的家庭,养出的孩子,也容易叛逆。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吧:
2020年11月2日,江苏扬州。某小区一位14岁男孩,从31楼跳楼身亡;
2020年9月17日,湖北武汉。某中学一位14岁男孩,在学校跳楼身亡;
2019年12月,山东济南。某小区一位14岁男孩,从21楼跳楼身亡;
......
这些事件的主角,无一例外,都是14岁的孩子。
14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英国科学家他们对9-35岁的部分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
研究证明: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是14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值“青春危险期”,心理和生理都到达一个极端冲突的状态。
如果这个阶段无法平稳过渡,亲子关系可能就此出现转折,孩子的未来也可能因此发生巨变。
孩子突然之间的变化,一般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生理上
男生到14岁左右,体内的睾丸激素达到一定的峰值,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变得暴躁,听不进父母、老师的话,产生矛盾时,还可能会和同学打架、与老师发生冲突。
女生到14岁左右,因为生理上的变化,性格上会变得有些烦躁,容易生气,或者因为生理变化而产生一些不安和恐惧。
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一个“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变得更强,想摆脱一切控制,但是思想又不够成熟,能力也有限,所以有时候,会产生冲动和极端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变得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和目光,很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同时,又容易因为社交上的问题,导致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学习上
14岁的孩子正值初二,迎来学习的分水岭。
初一时学习好的孩子,初二因为增加科目和难度,成绩可能会出现滑坡。
同时,初二要进行中考前的会考, 比如生物、政治和地理,都是需要大量的背诵和练习的科目,很多孩子对此感到厌烦。
除了以上三方面,可能还有一些家庭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出现一系列反常的表现。
02
12岁前
孩子最不能缺“心理抚养”
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居然跳楼;
因迷上网络游戏写了大量网络日记的孩子怕父亲责骂而跳楼。
这些父母也许不知道,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许多病人只能感叹自己的不幸,遇上这种病……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同样。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
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
许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一脖子的仇视,为此他们感到恐惧,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没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长大。
很多父母告诉我说,孩子出生后,奶奶愿意帮助我们带,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再把他接管回来。
可是,他跟我们就是不亲,而且,根本不听话……原因何在,答案很简单,青春期出现的隔阂原因在依恋形成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将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个大房间,房间内有两个铁架子,一个是光秃秃、没有任何装饰物;另一个铁架上缠满了绒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还有吃的、玩的物品。
然后,观察小猩猩是吃?是玩?还是要母猩猩?
结果发现,小猩猩面对陌生的房间恐惧地叫几声,然后就爬上模拟的母猩猩架上,紧紧地抱住。
只有在饿的时候,它才下来,吃点东西后又会迅速爬上去,爬到紧紧抱住那只毛绒绒的母猩猩。
这一实验证明:幼小的动物虽然需要食物,但随后的需要就是对抚养者的依恋,后一种需要超过玩具的吸引。
孩子在一岁内,每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再受到熟悉的抚养人的拥抱、爱抚,烦躁的婴儿可以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出现愉快、轻松的感受,相反,婴儿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所以,专家建议,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应该1-2个固定的抚养人,而不应该总在变换照看者。
鉴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孩子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又忧又躁。
忧愁,是因为思考“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急躁,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于是,青春期的孩子,会在自我矛盾的拉扯中,与父母越来越疏远。
而青春期的亲子矛盾,不是由孩子引起的,而是由家长引起的。原来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家长说了算,现在孩子却要求自己做主。
很多家长便无法忍受这种“分离焦虑”,非要把孩子拴在身边才满意。
但陈曦老师指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放手。
先学会忍受焦虑,然后给孩子无微不至的支持,让孩子明白:“你离开,妈妈不阻拦;你想回家,家就是避风港。”
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过程。
0-3岁,我们告诉孩子,想哭就哭吧,妈妈永远爱你。
3-6岁,我们告诉孩子,这个很危险,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6-9岁,我们告诉孩子,有些事情要自己做,有些后果要自己承担。
9-12岁,我们告诉孩子,无论你成为什么样子,妈妈永远在家里等你。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敢于冒险,勇于拼搏,从来不会放弃,哪怕失败,也不过是重头再来。
因为他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会在后面守护着自己。
教育家孙云晓老师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时代变了,教育的内涵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现代的教育模式,则是以精神关怀为前提。
12岁前的孩子,对外界的认知和感受,均来自父母。
唯有父母约束好自己的一言一行,用爱、陪伴、关心和尊重“富养”孩子的精神世界,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指引孩子前行的每一个脚步。
相信教育孩子这条路,一定会敞亮起来。
而我们的孩子,也将在汲取足够的爱的养分后,不偏不倚地快乐、健康、自由成长。
● 掌握更多新鲜事 ●
- The End -
您别急,镇定!首先试着继续与孩子联系,准备好孩子的近期照片,到经常去的网吧,商店之类的地方问一下。与孩子的朋友,同学交流一下,看是不是在朋友家,建议了解一下在学校的情况,弄清楚为什么会假期表现异常。到可能会去的地方问一下,看有没有人看见孩子,确定孩子最后出现的时间和最后看见的人。失踪超过24小时就要报案了,如果警察不管,那就是他们的失职,以后出了什么事,是可以控告的,但你要保留证据哈。警察不管,你可以到媒体曝光,借助媒体的力量。总之,先别急,孩子不会有事的。重点找娱乐场所,特别是有陪酒女的一些KTV之类的,还有一定会有一个以上的同学知情,看你怎么撬开他的嘴了。
不是我吓你,朋友是初一班主任,班上一个女生失踪半个月也是在暑假,最后在KTV找到,在包厢里陪酒,据说他们那个城市所有陪酒女都由一个人控制。1、网恋、和别人跑了
2、拐卖、被人贩挟持走了
3、有些人会欺骗小孩、说能让他变成明星、我有一个同学的表妹就是这么被骗走的
4、被有钱人哄骗除了报警以外,找女孩的同学和朋友打听消息,看看能否查到线索。失踪时间够三天不就可以报警吗。
你打110吧,实在不行给电视台求助一下
孩子丢了可不是小事
你和妻子吵架,针对“一方离家出走”这种情况,处理时,一是必须先要解除已有的婚姻关系;二是解除婚姻关系的方法有两种,既可以申请宣告失踪,又可以以分居满两年为由直接起诉离婚。
我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四十条,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这样,就可以为处理被宣告人的财产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身关系提供法律依据。
宣告失踪最主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被宣告失踪的人须下落不明满两年。下落不明意味着公民离开居住地,没有任何音讯。如果只是离开了本地,但是有人还知道下落,是不能随意宣告失踪的。两年时间的起算由公民音讯全无的第二天开始。离婚没有时间限制。
长期分居两年以上,法院会认定双方感情破裂,比较容易判离。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我认为不是给不给的问题,既然有了孩子,就好好处下去,你和你妻子各让一步,好好坐下来谈谈,如果还有感情,就和好吧,看你回答一楼的问题,感觉还有感情,其实你做为男人放下面子好好哄哄你妻子,还是有在一起的可能的,对你们也好,对孩子也好,如果实在没有在一起的可能了就给吧,毕竟有孩子了只是生气出去散心,这个很多女人都会干的事情吧。干嘛要起诉离婚呢。
如果真要离婚,也要先协议离婚吧。
离婚只是转移了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
以后再和父母或其他人吵架怎么处理?
搜索标签:
本站关键词:山东戒网瘾学校,山东叛逆孩子学校,山东特训学校,山东问题青少年学校,山东问题少年学校,山东管教学校,山东青少年管教学校,山东全封闭式管理学校,山东军事化管理学校
Copyright © 2012-2022 怡橙科技版权所有
SITEMAP.XML
网站地图 SITEMAP.HTML
SITEMAP.txt
TAG标签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29853号-17